|
站內公告 |
|
全球森林碳市場狀況 |
發布人:碳匯林 發布時間:2010-11-23 本文類別:站內公告 - 站內公告 |
國家林業局政府網11月23日訊 生態系統市場網站(ecosystemmarketplace.com)1月14日發布了《2009年森林碳市場狀況》,公布了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全球森林碳市場交易情況,回顧了近20年來森林碳市場的發展。 一、森林碳信用交易上升但增長趨勢不穩定 報告采集了全球226個林業碳匯項目的信息。截至2008年底,226個林業項目的二氧化碳交易量達到2080萬t,其中79%的碳信用交易由項目發展商在初級市場完成,僅200萬t由中間商在自愿市場場外(OTC)交易。按交易機構劃分,85.5%的交易(1760萬tCO2)在自愿碳市場進行,其余在京都碳市場完成。二氧化碳交易量在2006年前非常低,2007年急劇上升,達到510萬t,增加228%;2008年交易量小幅攀升到530萬t;2009年前2個季度達370萬t,基本維持了2008年的水平。增幅呈現低-高-低的變化,自愿碳市場的交易始終占主導地位。 二、森林碳市場交易總量增加,成交金額下降 森林碳信用單價為0.65~50美元/tCO2不等,平均價格為7.88美元/tCO2。京都碳市場價格較高,平均為10.24美元/t,場外交易價格為8.44美元/t。臨時核證減排量(tCER)的平均價格為4.76美元/tCO2,最低的碳信用價格是發生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3.03美元/t。2009年前2個季度的交易額為1.492億美元,其中1.376億美元由自愿碳匯市場完成,京都碳市場僅交易了1160萬美元。對比2008年和2007年的交易額可見,2008年盡管二氧化碳交易量較上年增加20萬t,但因平均價格下降,交易額減少340萬美元。 三、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碳信用在數量上占優勢,大洋洲在交易額上領先 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碳信用量以720萬tCO2和390萬tCO2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,分別占交易量的40%和22%。大洋洲的森林碳匯項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,以16%的份額在全球占第3位,緊隨其后的是非洲、亞洲和歐洲。如按交易額排序,大洋洲則以3780萬美元位居榜首,其次為拉丁美洲、北美洲、非洲、亞洲和歐洲。 四、森林碳匯項目類型多樣,以造林、再造林項目占主導 在以往的森林碳信用交易中,造林、再造林項目(A/R)占63%,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排放項目(REDD)占17%,改進森林管理項目(IFM)占13%。在2008年碳信用交易中,A/R項目仍以53%的比例保持第一,而以REDD、A/R、IFM等3種項目形式結合的混合項目占24%,IFM項目占20%。 五、相關標準被森林碳匯項目廣泛采用并日益受到重視 為確保森林碳匯項目質量,森林碳匯項目采用了2類標準,一類是有關碳的測量和監測,另一類是關于森林的多種效益(包括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)。OTC交易的森林碳補償項目特別重視標準的運用,尤其是那些強調森林多種效益和需要第3方核證的項目。86%OTC交易的森林碳信用都采用了內部或來自第3方的標準。第3方核證標準采用率已由2002年的15%增加到2009年前2個季度的96%。在所有交易市場中,23%的項目采用“氣候、社區和生物多樣性聯盟”的獨立標準(CCB標準),強調森林的多種效益,交易的碳信用量達370萬tCO2。16%的項目采用CCX的標準,其他還有NSW GGAS標準、SGS碳補償核證標準、溫室友好標準、CDM標準。只有10%的項目沒有采用任何標準。2008年和2009年的前兩個季度顯示:對CCX標準、ISO14064標準和NSW GGAS標準的采用比例在上升,而對CCB標準的采用比例在下降。 分析顯示,森林碳匯項目的實施與碳信用的交易,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進程對森林特殊功能、地位的認可不無關系,《京都議定書》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、《巴厘路線圖》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森林碳市場的發展。未來有關氣候變化的談判、美國清潔能源法案的前景都會繼續影響森林碳市場的發展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