森林每一次呼吸都開始產生價值,碳匯交易從司法懲戒走向市民指尖。2025年6月5日,宜昌市正式簽發首批市級林業碳票,首個核算期碳減排量達14.38萬噸。伴隨全國首個地方性林業碳普惠平臺“宜林碳惠”上線,宜昌的森林固碳功能正式擁有了可交易、可質押、可抵銷的“生態身份證”。
這一創新標志著湖北在探索“綠水青山”轉化為“金山銀山”的路徑上邁出關鍵一步——2121萬畝林地所蘊藏的4689萬噸森林碳儲量,開始釋放出真金白銀的經濟價值。
1、碳票落地:從試點到市級體系
三張薄薄的碳票,承載著宜昌最珍貴的生態資本。此次簽發的市級林業碳票覆蓋后河、大老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有公益林及長陽鴨子口集體經營人工林,總面積達3.23萬畝。
在20年計入期內,這些森林預計可產生58萬噸碳減排量。而首個5年核算期14.38萬噸碳匯量的上市,標志著宜昌林業碳匯交易完成了從縣級試點到市級體系的跨越。
早在2024年4月,宜昌就在湖北省率先啟動林業碳票制度試點,選定長陽、秭歸兩縣作為試驗田。長陽縣土地嶺林場的5572.8畝林地簽發了湖北首張林業碳票,監測期內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2.9953萬噸。
“不砍一棵樹,林場一樣能掙錢”,土地嶺林場場長劉巖的感慨,印證著這場綠色變革的價值。截至目前,長陽已達成6筆碳票交易,涉林案件違法行為人自愿認購金額達30.79萬元。
2、科技賦能:“宜林碳惠”重塑碳匯消費生態
“宜林碳惠”平臺上線當天,就為普通市民打開了參與碳中和的大門。這個由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主導建設的平臺,深度融合碳票消納與六大應用場景,實現了從碳匯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貫通。
平臺核心功能直擊市場需求痛點:
線上交易閉環:碳票展示、轉讓交易、證書生成一站式完成
多元應用場景:覆蓋零碳活動、零碳旅游、替代義務植樹等需求
司法協同模塊:為生態損害賠償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
通過微信小程序,個人只需輕點手機就能購買經備案的林業碳匯量。一次會議、一趟旅行甚至日常生活產生的碳排放,都可以便捷中和。這種全民參與機制,讓森林的每一次呼吸都與社會公眾產生價值連接。
3、司法創新:從獵兔案到企業賠償的碳匯修復
2024年7月,長陽縣法院審理了一起特殊的非法狩獵案。被告人向某獵殺一只野兔后,自愿認購16.18噸林業碳匯,支付1500元用于生態修復。這是湖北首例運用“林業碳匯+生態司法”機制進行替代修復的案件。
“林業碳匯+生態司法”機制已在宜昌形成標準化流程。當涉林案件違法行為人造成生態損害時,司法機關引導其自愿認購碳匯量替代賠償。林業部門委托第三方精準計算損失量,支付后發放認購憑證。
在宜昌市檢察院辦理的某公司非法占用農用地案中,這一機制展現出強大生命力。該公司主動認購3164.56噸碳匯,支付28.8萬元履行賠償責任,成為湖北省異地認購碳匯金額最大的公益訴訟案。
“通過購買碳票修復生態,是我們守護綠水青山的新模式”,宜昌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朱俊指出。截至2025年初,宜昌已辦理四起認購林業碳匯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件,累計認購碳匯3336.27噸,金額超30萬元。
4、資源稟賦:綠色家底的量化突圍
宜昌碳匯經濟發展的底氣,源于其扎實的生態根基:
森林覆蓋率60.89%: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40個百分點
10121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:持續增長的“綠色銀行”
4689萬噸碳儲量:相當于鎖住約1.28億噸二氧化碳
五峰縣的實踐更具啟示意義。該縣森林覆蓋率超81%,碳匯總量預估達1450萬噸,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。縣委全會將“打造碳匯基地”納入發展戰略,通過國家儲備林建設和樹種結構調整提升森林質量。
2025年4月,《宜昌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》作為湖北首個地級市碳匯交易制度正式出臺。這份33條的規范性文件,為碳票申請、簽發、交易、融資建立了完整制度框架,標志著宜昌碳匯經濟進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。
5、未來路徑:碳匯金融與全域碳普惠的崛起
林業碳票簽發儀式上,長陽農村商業銀行向林瀚(長陽)林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授信5000萬元。這筆授信揭示了碳匯經濟的未來方向——綠色金融正成為激活生態資本的關鍵杠桿。
《宜昌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》已明確碳匯金融路徑:支持企業采取保底收購、溢價分成等方式集中收儲碳票,鼓勵重點排放單位用碳票抵銷配額清繳。這一制度設計為碳匯資產注入流動性。
“宜林碳惠”平臺的六大應用場景中,“零碳旅游”模塊尤其值得關注。宜昌擁有三峽大壩、清江畫廊等頂級旅游資源,通過碳匯購買實現旅游碳中和,既契合“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”定位,又能創造新型消費場景。
隨著平臺上線,普通市民購買碳票替代義務植樹成為現實。這種個人碳普惠機制,讓微觀個體的低碳行為與宏觀生態目標形成共振,在都市中培育出新型生態公民。
線上碳普惠平臺運轉第一天,宜昌市民李先生在小程序下單購買了100公斤碳匯,系統自動生成電子證書:“感謝您為碳中和貢獻16.8元”。與此同時,南津關大峽谷的護林員巡查時發現,紅外相機記錄的野生動物種類比去年增加了3種。
從司法懲戒到市民消費,從企業減排到生態保護,14.38萬噸碳票承載的不僅是交易數據。它如同一條綠色紐帶,串起破壞者與修復者、排放者與中和者、資源守護者與價值受益者。當長江邊的風吹過3.23萬畝碳匯林,每一片樹葉都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呼吸,每一口“呼吸”都在生成可計量的生態價值。
|